最後更新日期: 2021-12-14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普遍可以觀察到的現象,黃疸的發生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而表現在外的現象,而膽紅素是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依照每個嬰兒的代謝能力和相關身體狀況會有所差異。正常的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不應該有黃疸,出生後第2至3天逐漸上升,在第5天左右到達最高值,第2個星期開始下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信中說明,依照高黃疸定義不同,2至3成到甚至一半的新生兒可以在第1周觀察到高黃疸現象。雖然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但少數有特殊原因、黃疸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則需考量是否有特殊致病因素並考慮治療。
不正常的黃疸或是病理性的黃疸有以下5個現象:
1. 特別早發:例如第1天就出現黃疸,常和溶血性疾病有關,需積極治療。
2. 上升過快:表示體內有大量膽紅素被產生,如溶血性疾病。
3. 膽紅素數值過高:過高的膽紅素可能通過血腦屏障,對基底核造成神經傷害,這也是新生兒黃疸最要避免的併發症。
4. 直接型膽紅素過高:意味肝臟排出膽紅素的機轉有問題,可能有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等嚴重肝膽疾病,須積極治療。
5. 過久的黃疸:超過2星期的黃疸均應檢驗是否有直接型膽紅素過高的現象,排除可能的病理性高黃疸原因。
所有新生兒在回家前都會測量黃疸數值,幫助評估高黃疸的風險。其他如餵食不佳、體重增加不理想、24小時內出現黃疸、溶血性疾病(如和母親血型不合或是蠶豆症)、不足月的新生兒、頭血腫、身上有瘀青或是前一胎有高黃疸的狀況,都是黃疸風險較高的族群。
照光治療是目前最有效且普遍使用於高黃疸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需要換血治療的機會。照光治療需在醫療單位進行,只有特定波長的藍光有促進膽紅素排出的效果,照光的方式、器材和在嬰兒身上所應達到的照度也有一定的標準,護理也需注意相關的副作用。
黃疸時停止母乳哺餵並非必要,接受照光治療通常可以持續哺餵母乳。黃疸太高、持續太久或是寶寶有其他狀況如活力、尿量減少、對照大便卡顏色太淡等應就醫做進一步診治。黃疸很常見,但嚴重高黃疸並不多,爸媽如能對黃疸有更深的認識,可以降低發生高黃疸的風險和減少不必要的焦慮。
文章轉載:新頭殼NEWTALK
原文網址: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4-23/23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