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1-12-14
觀察病程預防重症
夏天還沒來,腸病毒就先來了!流感疫情才剛降溫,腸病毒已悄悄來報到。衛福部疾管署監控社區腸病毒疫情發現,近期已有零星腸病毒71型病例出現,因幼兒感染此型腸病毒後,併發重症風險高,提醒爸媽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的個人衛生習慣;倘若感染腸病毒,隨時觀察孩子病程,預防重症襲擊!
每隔3、4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
日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臺灣每隔3~4年就會有一次腸病毒71型大流行,前一次是4年前(2012年),目前3歲以下幼童體內均無抗體,且至今仍無腸病毒疫苗、特效藥。疾管署採檢南部地下水道的廢水,已有驗出腸病毒71型,顯示病毒正在擴散。綜合上述條件,研判今年極可能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
臺灣是腸病毒的主要流行疫區
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的疾病,而所謂的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60多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病毒學家依據基因序列重新歸類,分成人類腸病毒A、B、C、D型,其中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的「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主要流行於臺灣及東亞地區。1998年腸病毒71型曾在臺灣大流行,造成405例重症及78人死亡的嚴重疫情。從那時候起,臺灣醫界對於腸病毒進行研究,因而發現腸病毒感染有一定特色,提醒一般民眾及醫療界重視感染情形。
衛生不佳與人潮密集是流行主因
為何會爆發腸病毒71型流行?可能與環境的清潔衛生及臺灣生活環境較為擁擠有關。莊佳韻醫師指出,公共衛生學家會利用調查下水道的腸病毒分布情形來預測下一年腸病毒可能流行的種類。這是因為對於環境衛生來說,下水道裡的人體排泄物,若沒有處理妥當,就較易造成大流行。
加上若個人忽略衛生習慣,像是洗手、戴口罩…等清潔與消毒功夫,腸病毒的流行率就會大增,尤其是地狹人稠的臺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緊密,更容易因為飛沫而傳染病毒,造成大流行。
此外,原本腸病毒的流行期是潮濕溫暖的4~9月,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臺灣四季變化並不明顯,一年365天幾乎都有可能傳染腸病毒,像是3月雖然天氣較寒冷,但仍有零星腸病毒案例,而9月開學後也還是有一波腸病毒的流行,現在已經無法以季節判別腸病毒是否會流行了。
染腸病毒71型易併發重症
腸病毒共有數十種類型,為何大家最關注腸病毒71型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莊佳韻解釋,歷經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後發現,在眾多腸病毒類型之中,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也就是腸病毒重症。
若感染了腸病毒71型,又引發了重症併發症,最擔心的就是腦膜炎、腦炎及最容易影響生命跡象的心肌炎與肢體麻痺症候群。莊佳韻醫師解釋,腸病毒不僅單純攻擊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很厲害,對於身體的其他器官(如:心臟、腦或中樞神經)都會有影響,這就是一般腸病毒重症的狀況。
3歲以下是重症高危險群
3歲以下的年幼寶寶因其免疫系統較弱,比起大孩子演變成腸病毒重症的機率較高,但這不是絕對的,並非4、5歲以上的大孩子完全不可能轉變成重症,只是機率沒有那麼高,爸比媽咪還是得加留意!
腸病毒症狀=發燒+嘴破
一般腸病毒感染後通常會伴隨著類似感冒的高燒不退症狀,而最典型的腸病毒症狀就是在口咽部出現潰瘍、水泡及破洞。莊佳韻醫師指出,由於黏膜受傷,原本能夠正常飲食的孩子,突然不想吃東西或是喝水,甚至連口水也吞下不去,這是在臨床上很常見的初步症狀,再配合發燒,就是「泡疹性咽峽炎」。
起紅疹是腸病毒71型特徵
倘若感染了腸病毒71型,不僅有發燒及喉嚨破洞的症狀,還會在手掌、腳掌或屁股肛門周圍冒出紅紅小小的疹子。莊佳韻醫師表示,這幾年還發現這種小紅疹子在孩子身上會感覺搔癢不適。
得了腸病毒的居家觀察功課
不像得了流感有克流感可以服用,目前腸病毒尚無可用的抗病毒藥物用,只能採症狀治療的支持療法減緩不適。也幸好絕大多數無併發症的輕症患者會自行痊癒,且藥物也不是重要角色,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病程進展及症狀改變。
目前臺灣政府規定,一個幼兒園班級內,若有超過兩個以上孩子感染腸病毒,必須強制停課一星期。莊佳韻醫師提醒,如果爸媽已請兒科醫師確認孩子可以自行休息,在居家觀察的這段期間,有3件事是爸媽應該要做的!
1.留意重症前兆
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性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莊佳韻醫師指出,只要孩子出現上述任一重症前兆病徵,就必須立刻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住院觀察,以掌握治療契機。
住院的目的在於頻繁監測孩子的血壓、心跳及其他生命跡象,以掌握病程進度。不過,有時候,即使已非常小心留意,有些孩子還是演變成重症,因此莊佳韻醫師提醒,若爸媽懷疑孩子感染腸病毒,就要及早就醫,讓醫師進行正確判斷──住院觀察或是回家吃藥。
小辭典‧肌躍性抽搐
當孩子平躺於床上睡覺時,突然好像觸電般短暫手腳抖動,若僅有1、2次可能還無大礙,但如果次數變多,一個晚上睡眠時間出現3、4次肌躍性抽搐,也是重症前兆症狀之一。
2.注意進食狀況
倘若孩子的症狀並無改變,爸媽就應該盡量讓孩子多喝水、吃流質食物,避免孩子因為喉嚨疼痛不喝水而脫水。莊佳韻醫師提醒,孩子的嘴巴已有破洞,如果還提供熱食給孩子吃,只會更加不適;這時候可以吃容易吞嚥的冰涼食物,像是平常想吃但不能吃的冰淇淋、布丁、養樂多…等只要能夠吃得進去都盡量給予。
3.早晚測量體溫
每天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以留意體溫變化。莊佳韻醫師表示,通常前三天最容易轉變成重症;如果前三天病程十分順利,之後的恢復狀況就很快。
預防腸病毒=勤洗手+戴口罩
人類是腸病毒的唯一傳染來源,主要是經由腸胃道(糞口、汙染的水或食物)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而病毒會從糞便釋出。因此,只要避免接觸飛沫或糞便…等身體分泌物或排泄物,也就是勤洗手與戴口罩,就能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外出返家後,先更換外套衣服,再以清潔液或肥皂清潔雙手,維持手部清潔;爸媽幫寶寶更換尿布後,一定要徹底洗淨雙手,以免沾染病毒。
自製漂白水消毒
提及消毒,爸媽可以能會想要以酒精來殺死腸病毒,然而酒精對於腸病毒起不了作用,必須使用漂白水才能殺死腸病毒。一般環境消毒,疾管署建議使用500ppm濃度的含氯漂白水;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之物品或表面,則建議使用1000ppm濃度之含氯漂白水。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取市售家庭用漂白水5湯匙;再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攪拌均勻即可。
結論
如果爸媽無法確定孩子狀況屬於輕微或嚴重,最好方法就是請專業兒科醫師進行判斷!莊佳韻醫師指出,腸病毒變成重症的速度有時候非常迅速,像是孩子高燒退了的隔天突然病情惡化也是有此可能,在這4~6天的感染期之中,爸媽需要特別注意孩子病程,若有疑慮最好再帶做第二次檢查才較安心!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莊佳韻
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