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1-12-08
新生兒衛教篇
Baby經常溢吐奶,正常嗎?
寶寶喝奶後不久,常會發生溢奶狀況,這樣子正常嗎?怎樣屬於良性溢奶,到底寶寶的溢奶需不需要帶到門診就醫?本篇就新生兒常見的溢吐奶問題,替新手爸媽請教專業的兒科醫師,詳細解答關於良性溢奶及病理性溢奶的差別?讓新手父母養育寶寶,能有更正確的健康概念!
內容目錄
嬰兒容易吐奶的原因
溢吐奶是寶寶呈現出來的症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寶寶胃食道逆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吳大偉表示,人體食道及至胃部連接處的賁門,亦即括約肌結構,於嬰兒期時通常較為鬆弛,而一旦胃部含有奶水造成壓力高過於賁門,則奶水就容易逆流而上往食道擠壓流通,換句話說,有如閘門的賁門,一旦壓力不足時,就像閘門關不太起來一樣,那麼奶水當然也就更容易從胃部往食道逆流而出了。
然而隨寶寶年齡成長,胃部的賁門括約肌,逐漸也會成熟,變得更有壓力,進而減少胃食道逆流的情況。一般說來,大約等到寶寶約滿一歲左右,只有5%~10%的寶寶,還可能存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因此寶寶約四個月大時,屬於溢吐奶症狀的高峰期,但通常等寶寶滿一歲起,溢吐奶症狀應該就會改善許多。
為何溢吐奶的高峰期,落在寶寶四個月大左右呢?吳醫師表示,這並不是說四個月大的寶寶,賁門結構是最弱的,而是因為此一階段的寶寶,其活動力最強,也是小嬰兒逐漸變得更活潑、更好動的階段,也因此,腹壓增加,胃部壓力相形也變得較大,那麼胃部還沒來得及消化的奶水,當然就會往食道逆流奔竄了。
「溢奶」或「吐奶」要區別嗎?
嬰兒期寶寶的吐奶現象,看起來好像都是正常的,但是到底怎樣屬於吐奶及溢奶?這之中又有何區別呢?吳大偉醫師表示,當寶寶喝完奶後口裡已無任何奶水,但此時卻有少許從胃部逆流而含在口中的奶水,即算是溢奶,因此嚴格說來,等到從寶寶口中流出奶水時,那就已經屬於吐奶了。
但一般的新手爸媽,通常是發現寶寶嘴角有奶水流出時,才知道孩子溢奶,而且也誤以為只有噴射型的吐奶才是吐奶。因為寶寶溢奶含在口中沒有流出嘴角時,雖然沒有被照顧者發現,但嚴格來說就已屬於溢奶。因此,就一般醫師簡單的定義下,溢奶是指寶寶從嘴角流出少許奶水,而溢奶較多的話就屬於吐奶。
吳大偉醫師指出,其實也並無必要判定到底孩子比較像是溢奶還是吐奶的情形。因為有的時候,寶寶溢奶量如果較大,那麼也就比較像是吐奶,其實比較令父母擔心的是,寶寶是否會因為頻繁溢吐奶而造成體重下降的情形。再者,有些寶寶一開始也許是單純溢奶,但後來因為寶寶嗆到,腹壓用力而演變為將奶水整個吐出的情況,因此有時溢奶或吐奶,彼此間也有連結性的影響。
圖說:食道與胃接口稱為「賁門」。賁門的閉合壓力(紅箭頭)在嬰兒時期並不足夠避免胃裡的食物逆流回到食道,產生胃食道逆流以及溢奶的現象。在一個賁門壓力不足的狀態下,任何擠壓或嬰兒姿勢的改變就會使奶更容易回到食道以及口中,如同一個打翻的奶瓶。
小心!病理性的溢吐奶
即使是健康的寶寶,偶爾當然也有溢吐奶的少許情況;由於新生嬰兒的胃食道括約肌(賁門)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出生未滿一個月的寶寶,多少都偶爾會有溢吐奶的現象。然而,吳大偉醫師提醒,如果小寶寶有頻繁溢吐奶的狀況,造成體重大幅度減輕,則可能藏有病理性溢吐奶的因素喔!
當寶寶有比較頻繁溢吐奶的狀況時,爸媽該留意寶寶的哪些情況呢?吳大偉醫師指出,首先應先留意寶寶是否感覺疼痛或很不舒服?體重有沒有按照成長曲線進行,還是因吐奶減輕許多?再者,注意寶寶吃的東西是不是每次都全吐出來,以至造成吃不夠的問題?
*腸道閉鎖或阻塞引起
對於經常性溢吐奶的寶寶,爸媽也須謹慎留意孩子有否吐出異常的顏色,如:綠色或紅色?因為綠色有可能是膽汁,因此這類情況均代表寶寶疑似有腸胃道阻塞方面的疾病,像是「腸阻塞」、「腸扭轉」、「腸道閉鎖」或「巨結腸症」等,而非只有單純賁門壓力不夠的問題。而紅色則可能是少見的胃出血;不過,常見有時吐奶如果帶有血絲,多半是寶寶吸吮到媽咪乳頭破皮的血所致。
吳醫師叮嚀說,一旦發現寶寶吐綠色或紅色液體,或長期便秘等等,其實也都要立即帶寶寶就醫喔!因為按理說,胃內的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後,幽門開口就會緊閉,不讓食物及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反流至胃;因此正常情況下,綠色的膽汁不該上行至胃部,而應該是往下走。所以膽汁逆流的唯一可能,是胃以下的腸子蠕動不佳、腸壞死、腸閉鎖或腸阻塞等因素,才有可能導致食物下不去而形成膽汁逆流。
到底嬰兒期的溢奶,該如何分辨何者為生理性?何者為病理性呢?吳醫師說,生理性的溢奶,通常寶寶傾向為「開心的」溢奶寶寶(Happy spitter);亦即平時寶寶仍會開心對人微笑,然後身體動一動後,就不小心從嘴角溢出奶水了。然而,病理性的溢奶,寶寶一般是笑不出來的,且可能會有哭鬧,背向後仰等有不舒服的特徵,甚或具有「桑迪弗氏症候群」(Sandifer syndrome),這時家長就有需要了解寶寶有否病理性的溢奶!
*桑迪弗氏症候群
「桑迪弗氏症候群」(Sandifer syndrome)起初寶寶胃液逆流的溢奶(GER),後來卻引起食道灼熱疼痛發炎(Disease),因此寶寶會出現上身拼命向後仰的痛苦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寶寶也易有厭食、不想喝奶;或嘴巴咬著奶瓶卻不敢吞致奶水吐出來,但若勉強吞下奶水的話,寶寶則會有食道疼痛使背向後仰的姿勢。通常這類疾病以早產兒居多,易導致寶寶體重減輕,為典型的病理性溢奶,須請專業兒科醫師進一步針對疾病來診治。
*嬰兒肥厚性幽門夾窄
另外一項教父母憂心的,亦即本來只有單純性的溢奶,之後卻轉為吐奶。即便是以少量多餐來減少寶寶溢奶的情況,卻也始終無法改善,甚至反而有惡化的情形;像是寶寶每次少量喝10㏄也在吐,那就要帶寶寶趕緊就醫,以查看有否「嬰兒肥厚性幽門夾窄」(Pyloric Stenosis)等嚴重情形。
嬰兒型肥厚性胃幽門夾窄,高危險群通常是頭一胎出生的男嬰,出生約兩週起至滿月容易發生症狀,醫師可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診斷出來。雖然寶寶並不會如前述腸道閉鎖等症可能導致吐出帶有綠色膽汁的奶水,但是卻會容易頻繁而嚴重的吐奶。這時最擔心的是寶寶營養不足、脫水、體重減輕,或導致電解質不平衡等問題產生。
寶寶體重變化,怎麼看?
寶寶的體重,該怎樣觀察才算是正常發展呢?吳醫師表示,簡單說,寶寶四個月大時,總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一倍(註:每個月大約會多增加一公斤)。然以國內寶寶的成長速度來看,也常常見到超過四公斤,亦即每個月至少多長了1~2公斤左右的寶寶。但是等寶寶到第六個月起,體重會轉為緩慢增加,大約每個月以0.5~0.7公斤左右來成長。
其次,假如之前都沒有大量溢吐奶的問題,但在後來溢吐奶的情形卻越來越大量而頻繁,那麼也要一併觀察寶寶是否具有腸胃型病毒等感染因素所致。因為像是輪狀病毒等,也會使寶寶有吐奶、脫水、腹瀉等症狀發生的可能。
兒科醫師小叮嚀
當寶寶溢吐奶的時候,家長是否需要給寶寶做一些緊急措施呢?吳大偉醫師表示,比較擔心寶寶會因為吐奶而回嗆氣管,因此,家長也要留心寶寶的呼吸狀況以及唇色,如果無法大哭,唇色變黑,即表示呼吸道可能不順或阻塞,血中氧氣的濃度不足,故此時即刻將寶寶面朝下並輕拍背部,以緩解寶寶氣管嗆入的不適。
其次,平時即便幫寶寶餵奶後拍嗝,寶寶仍可能會有溢奶的現象。因為,吳醫師表示,並沒有醫學直接證據顯示幫寶寶拍嗝,一定不會再讓寶寶溢奶。但是因為寶寶的賁門括約肌比大人鬆,因此理論上當胃部有空氣較多,壓力較大且高過賁門壓力,當然也有可能發生溢奶現象。因此,建議當寶寶喝完奶,家長可以抱一下寶寶,等約過10~15分鐘以後,再將寶寶放到嬰兒床平躺會比較好喔!
一般會來門診諮詢溢吐奶情況的,較多是新手爸媽。但是,寶寶溢吐奶的情形,除非發現有惡化、體重減輕等問題,則須特別謹慎。但一般良性溢奶,家長並毋需過份擔憂,有時門診雖會開立制酸劑或止吐藥物給寶寶使用,但藥物影響寶寶健康較大,故實際上,良性溢奶並不需給藥治療,等寶寶慢慢長大後,也就會逐漸改善。
吳大偉醫師表示,寶寶約四個月大起,亦即開始吃副食品的階段,因為食物型態改變,溢吐奶的情形通常就會改善許多。但是少數5~10個月大的寶寶,仍然還有溢吐奶的可能,直到寶寶約12個月大,也仍存有5%溢吐奶的發生機會;因此,只要家長對小寶寶溢吐奶有正確的了解及認識,也能更有信心面對孩子溢吐奶時,應有哪些正確心態及應變對策喔!
吳大偉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安納堡分校生物化學學士
聖路克醫學院學士
台灣及美國兒科專科&新生兒科次專科醫師
經歷: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新生兒專科訓練醫師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兒科住院醫師
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暨加護病房主任
採訪撰文/郁筱惠
諮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 吳大偉
攝影/檸檬巷館
插畫/日光路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5年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