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3

餵母奶的3種肌膚狀況,乳頭濕疹、細菌感染該怎麼辦?

餵母奶有碰過乳房表皮壞死、乳頭濕疹與念珠菌感染嗎?表皮壞死多半與乳房按摩不當有關,乳頭濕疹則須避免刺激物,但要留意特殊的乳癌!念珠菌感染請媽咪與寶寶一同治療唷!


困擾1: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

  • 症狀:表皮粗粗、灰灰的
  • 成因:不當按摩乳房

什麼是「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呢?會有哪些症狀?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表示,這種病症初期可能只是在乳房經常按摩的部位稍微發紅,接著,乳房肌膚會開始紅腫發炎、甚至出現一整塊灰灰、粗粗的燒焦樣病灶,這代表肌膚有壞死的現象,更嚴重者,還碰過乳房兩側表皮全都燒焦壞死的媽咪!
這種狀況通常是在哺乳、用力按摩乳房之後的1〜2個月後才會顯現出來,而不是乳房病變所致。

常發生再追奶媽咪身上

「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通常發生於寶寶出生後的頭1、2個月,因為媽媽想要追奶,好讓乳汁分泌更多、足以提供寶寶所需,所以一天通常要按摩胸部6次以上,有些媽媽可能因為不得要領,或是請通乳師以較強的力道按壓,很容易造成乳房肌膚表皮壞死。此外,徒手擠奶的媽媽,通常又比以吸乳器擠奶的媽媽更容易使乳房受傷。

乳房表皮壞死治療與照護

1.加強乳房保濕

對於燒焦樣的病灶,媽媽只要勤於保濕、塗抹乳液,同時避免繼續過度用力按摩乳房,通常約數週後可望恢復正常的外觀。

2.痛癢時輔以類固醇治療

除非發炎的狀況比較嚴重,有紅癢、疼痛的感覺,醫師才會建議使用弱效的外用類固醇塗抹於患部。但要特別注意,正在哺乳的媽媽,藥膏、乳液盡量不要塗抹在乳頭的部位,以免寶寶喝奶時誤食,或是記得於哺乳前再次清潔乳頭。

困擾2:乳頭濕疹

  • 症狀:乳暈紅癢起疹子
  • 成因:接觸過敏物、刺激物

雖然名為「乳頭濕疹」,但徐嘉琪醫師表示,病灶一般不會延伸至乳頭,只會出現在乳暈的部分。急性期,在乳暈的地方會出現具癢感的紅疹或小水泡,倘若不及時治療,會轉變成慢性的病灶,出現苔癬化的現象,表面會比較粗糙、甚至脫皮。更嚴重一點,因為親餵寶寶時,乳頭附近會產生拉扯,容易在乳暈的地方併發線狀的過敏。

乳頭濕疹發生的原因大概分為兩類:

1. 過敏

媽媽本身屬於過敏體質,在哺乳前可能就有濕疹的問題。

2. 接觸性皮膚炎

與體質無關,只要過於頻繁地接觸刺激性物質,都會發生的皮膚炎。這些刺激性物質像是皂鹼、清潔劑、香精、含氯的衣物漂白劑,甚至是媽咪的汗水或寶寶口水裡的食物殘渣…等等,都有可能造成乳頭濕疹。

★過敏vs. 接觸性皮膚炎
過敏和體質有關,是接觸到某些會引發個人身體過敏反應的物質才會發生,常見的過敏性物質如:羊脂膏、一些植物萃取物(洋甘菊、蘆薈…等);而接觸性皮膚炎則是任何人過量、過於頻繁地接觸刺激物都會發生。

乳頭濕疹治療與照護

1.塗抹母乳+類固醇藥膏

症狀輕微的媽媽,可在哺乳後以清水將乳頭、乳暈擦拭乾淨,再塗上自己的母乳,有不錯的促進復原效果。而症狀較為嚴重者,一般醫師會開立外用的類固醇藥膏,照指示頻率薄薄地抹於患部,待症狀消除後(即不再脫屑、摸起來不再粗糙時),才可停止用藥。

2.儘量避免刺激

需避開刺激或過敏性物質,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要注意口腔的清潔,以防媽咪乳頭接觸寶寶口腔的食物殘渣後更加惡化。此外,洗澡水的溫度不要太熱、避免泡澡,也不要在患部使用清潔劑。如果有分泌物或接觸衣物時感覺刺痛,建議抹完藥後再覆蓋上一層透氣紗布,可吸收組織液又阻擋皮膚與粗糙衣物的直接磨擦。

3.慎選胸罩+勤於換洗

由於乳房肌膚嬌嫩,胸罩內襯的材質最好吸汗能力強且質地柔軟,棉質製品比人造纖維來得好。且哺乳期乳房也經常腫脹,因此要穿著有彈力、透氣的哺乳內衣,並且勤加換洗,避免讓皮膚長時間浸漬在汗水中。

(延伸閱讀:乳腺炎、漲奶好痛,懷孕內衣推薦!2022哺乳內衣指南)

濕疹在乳頭上,小心可能為「柏哲德氏症」

必須特別留意的是,有一種表淺型的乳癌叫作「柏哲德氏症」,同樣是在乳頭、乳暈處長疹子,看起來很像乳頭濕疹,但放著不理,乳頭會慢慢潰爛,最後形狀也被破壞。不少患者會將柏哲德氏症當作濕疹,以為無關緊要,甚至平均拖上一年才就醫。

柏哲德氏症最常見的症狀是乳頭、乳暈上出現疹子,且以乳頭居多,有時會有痛癢感。但因乳房本身沒有病變或硬塊,即使做乳房自我檢查,或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早期往往也無法發現異狀,需要切片檢查,才能幫助診斷。

如果媽咪發現乳房有「濕疹」,擦藥一個月後仍未見改善,建議先請乳房專科醫師檢查,排除是癌症後,再繼續皮膚科的治療喔!

困擾3:乳頭念珠菌感染

  • 症狀:痛癢+灼熱+抽痛
  • 成因:免疫力下降導致感染

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黴菌,種類約有80幾種,最常造成人體感染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喜歡生長在溫熱、陰暗且潮濕的環境,如:嘴巴、陰道、皮膚的皺摺及胸罩中。白色念珠菌從小就一直存在於人體的表面皮膚、腸道、以及口腔內,正常情況下,存在的量不多,且與其它人體的各種細菌保持平衡。

其症狀有灼熱感、乳頭疼痛、會癢,呈現光滑透亮感的紅疹,嚴重一點還會在乳頭及乳暈處出現白色乳酪狀物質。在餵奶的過程中、甚至是餵完奶後,乳房深部會有強烈的抽痛感,有媽媽描述這種疼痛彷彿乳房深部被針刺、灼燒一般,會延伸至背部和肩膀。

乳頭念珠菌感染通常好發於乳頭有外傷、陰道被念珠菌感染、懷孕期間有妊娠糖尿病問題的媽媽,或是寶寶、媽媽剛使用過抗生素等情況下。

不只媽咪感染,寶寶也會淪陷

通常哺乳媽媽的乳頭若感染白色念珠菌,寶寶很有可能一起被傳染,在寶寶的口腔造成「鵝口瘡」,或感染「念珠菌尿布疹」。

(延伸閱讀:鵝口瘡與奶垢傻傻分不清,公開嬰兒鵝口瘡症狀與照護!)

乳頭念珠菌治療與照護

1.抗黴菌藥物療程不可擅自結束

治療上視病情的嚴重程度,可選擇外用(症狀輕微)或口服(症狀嚴重)的抗黴菌藥物,療程通常需要1~2週,需一氣呵成,千萬不可吃2、3天藥後發現病情改善就擅自停藥,否則可能因治療不完全、黴菌沒有完全殺死而反覆發作。

2.寶寶與媽咪一同治療

徐嘉琪醫師表示,媽媽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症狀,就要趕緊就醫,否則很快就會傳染給寶寶。感染白色念珠菌時,通常媽媽和寶寶要一起就診,檢察寶寶是否也有感染的現象,如果有,母子必須一起接受治療才不會交叉感染。
寶寶如果罹患鵝口瘡,要更注意奶瓶、奶嘴和固齒器的消毒,以避免反覆感染。


徐嘉琪
現職:書田診所皮膚科雷射美容中心主任
學歷:中國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專科醫師、日本岐阜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訪問研究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 徐嘉琪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梳化╱筱喬
演出╱漂亮媽咪:黃映樺;可愛寶寶:楊秉叡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No.27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