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01

<img decoding=” width=”700″ height=”366″ title=”” loading=”lazy”>

寶寶總是抓個不停,原來是異位性皮膚炎搞的鬼!為何寶寶會得到異位性皮膚炎呢?寶寶異位性皮膚炎又有什麼症狀呢?除了服藥,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告別異位性皮膚炎?本篇文章一次告訴你!


什麼是嬰兒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發病率約10-20%,多在未滿1歲時發病。3歲之前,大部分是因為食物過敏(如牛奶、蛋類)引起,3歲後則是受到塵蟎、細菌影響。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作,部分患者還會合併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

<img decoding=” width=”768″ height=”768″ title=”” loading=”lazy”>

嬰兒異味性皮膚炎發生原因有哪些?

(一)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如果爸爸媽媽其中一方有過敏性疾病,寶寶罹病風險增加2-3倍,如果兩位都有,風險增加3-5倍。

(二)皮膚屏障功能缺失
缺乏聚角蛋白微絲(filaggrin),導致皮膚水分流失、乾燥。

(三)異常免疫反應
先天性的基因遺傳可能導致過敏,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

(四)環境與過敏原刺激
除了食物的過敏原,如:牛奶、蛋黃、海鮮等會引起過敏性皮膚炎外,不親膚的衣服材質或是環境中的塵螨,也可能會刺激寶寶敏感的肌膚。

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根據年齡而有不同的表現,以嬰幼兒來說,可分為2歲以前與2歲後。

2歲以前的寶寶
前期臉頰上會出現水腫型丘疹,還會乾燥、泛紅、脫皮。之後頭皮、頸部及四肢也可能會出現大片紅斑,並伴隨組織液滲出,最後結痂,大部分會在1歲半前痊癒。

<img decoding=” width=”768″ height=”768″ title=”” loading=”lazy”>

2歲以上的幼兒
在四肢彎曲部位會出現苔蘚化,呈對稱分布,容易發作的部位有頸部、手腕、腳踝及四肢屈側,大部分在10-12歲之前慢慢痊癒消退。

<img decoding=” width=”768″ height=”768″ title=”” loading=”lazy”>

中醫怎麼看待異位性皮膚炎?

就中醫來講,異位性皮膚炎的人,體質通常偏向「實熱」,但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因此要依不同的症狀去調理肺、心、肝、脾等臟腑。在嬰兒期容易夾雜「血虛風燥」或是「濕」的體質,「乾燥型」的嬰兒會出現淡紅或是暗紅的斑片,很容易乾燥、搔癢、脫屑,對稱性的病灶經常出現在兩頰、耳後、脖子與四肢的軀幹表面。「滲出型」的嬰兒則是皮膚會出現紅斑性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嚴重的話會分佈四肢並產生膿皰。

如何挑選適合的嬰兒乳液?

  • 天然成分:避免酒精、色素、人工香精等刺激物。
  • 保濕效果:選擇富含保濕成分的乳液,加強肌膚屏障。

3招有效預防嬰兒異位性皮膚炎發生

第一招:餵母乳

母乳可以降低過敏風險,因為其中含IgA抗體與乳蛋白,可以提升寶寶的免疫耐受性。

<img decoding=” width=”768″ height=”768″ title=”” loading=”lazy”>

第二招:避免刺激物

  • 避免吃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蛋白)。
  • 衣服選擇透氣、柔軟的材質。
  • 使用無香精、無化學添加的洗衣精,降低皮膚刺激。
<img decoding=” width=”768″ height=”768″ title=”” loading=”lazy”>

第三招:使用保濕乳液

  • 保濕能減少水分流失,保護皮膚不受外界刺激。
  • 擦拭頻率與用量足夠,才能有效形成保護層。

如果你的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透過保養皮膚、避免環境刺激與過敏原,幫助寶寶減少不適。爸爸媽媽們只要掌握正確的照顧方式,就能讓寶寶擁有健康又柔嫩的肌膚!

<img decoding=” width=”768″ height=”768″ title=”” loading=”lazy”>

中藥對於異位性皮膚炎可用方法

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1歲以下小嬰兒,因為腸胃嬌嫩,不易吸收中藥成份,通常我會開立中藥的藥浴方子,搭配一些居家可以用的止癢蘆薈凝膠、收斂傷口的三黃粉,讓家長在家以濕敷傷口的方式,透過皮膚吸收,為小寶寶調理,與口服藥物一樣可以發揮作用。對抗異位性皮膚炎,有5個方式是在家裡就可以做到的,介紹如下:

✦急性期可以止癢的蘆薈凝膠

蘆薈葉片內的透明汁液,是中藥的一種,中醫用來「清肝火、除煩熱」,市面上有一些蘆薈凝膠,用在日曬後的皮膚炎。因為蘆薈是容易取得的中藥材,一般在藥妝店都有在販售這一類的蘆薈凝膠,價錢也不會太貴,買來以後放在冰箱冷藏,有時候小孩子皮膚搔癢,不想要使用類固醇止癢的話,可以用冰冰涼涼的蘆薈凝膠代替。

✦收斂傷口滲出物的三黃粉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局部傷口湯湯水水的,或是濕濕黏黏的,可以居家常備「三黃粉」來幫忙收斂傷口。三黃粉的成份是黃柏、黃芩、黃蓮,家長可以至中藥行,請店家將黃柏、黃芩、黃連以2:2:1的比例磨粉,用「100目」的大小過篩去掉藥渣,再用小罐子裝起來就是非常好用的三黃粉,適合異位性皮膚炎的傷口,特別是紅癢到會濕濕黏黏時,只要灑一點三黃粉在傷口上,隔天傷口就會乾掉容易結痂。

中藥藥材:黃柏、黃芩、黃蓮(2:2:1)用「100目」的大小過篩去掉藥渣之後裝罐。

說明:這三味藥是中醫用來治療體內「熱毒壅盛」的藥物,性味苦寒,外用減少發炎之外,還可以使傷口乾燥。

使用說明:用在有滲出物的傷口。

✦滋潤皮膚的紫雲膏或乳液

以前許多阿公阿嬤的經驗使用苦茶油等可以減少皮膚乾燥脫屑,事實上異位性皮膚炎除了過敏基因的作祟、情緒壓力的影響、飲食、環境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子就是皮膚的損傷,這些年來科學家已經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和皮膚表皮的基因缺損也有關係,所以使用乳液保濕,可以減少皮膚表面細菌有機可乘,讓皮膚發炎更嚴重。我臨床上也常常開給病患紫雲膏,運用紫草、當歸、麻油作成的紫雲膏對於乾燥脫屑的異位性皮膚炎可以減少皮膚的受損,幫忙修復。倘若家裡沒有紫雲膏,針對乾燥型的病灶,可以用一點點橄欖油或苦茶油局部外塗在皮膚乾燥處。家長也可以選用沒有太多化學製品的乳液來幫小孩做皮膚保濕,但是要注意若是湯湯水水的傷口則不適合。

✦在家裡可以做的異位性皮膚炎藥浴

中藥藥材:金銀花10錢、黃精10錢、生甘草5錢、薄荷3錢

說明: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特別是皮膚表面的熱;黃精則富含黏液,具有「滋潤養陰」的作用;生甘草藥性溫和,以緩和藥物的性味,不要讓單一藥性太強;薄荷容易揮發,性味辛涼,還可以祛風透疹止癢,協助清除皮疹的熱邪。

*劑量調整:小朋友如果皮膚紅癢的很嚴重,金銀花可以多一點,加量到15錢;如果皮膚非常乾燥,黃精多一點,加量到15錢,其他的都是固定的劑量即可。

藥材煎煮方式:

1.準備大湯鍋。加水蓋過藥材約3公分,浸泡15〜20分鐘,開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15分鐘後關火,加入薄荷再悶泡5分鐘,取出藥液備用,此為第一份,第一晚使用。

2.加水蓋過藥材(水量比第一次略少),再以小火續煮20分鐘,取出藥汁,以鍋蓋或保鮮膜蓋妥保存藥氣,待冷卻後放入保鮮盒置入冰箱保存,此為第二份,可於第二晚使用。

藥浴方式:

1.一帖藥可分作2天,每晚洗浴一份即可。

2.洗浴前,可以清水洗澡,避免使用含皂類的肥皂,藥浴必須等小朋友沐浴後再浸泡,且浸泡藥浴後毋需再沖洗。

3.澡盆水溫不宜太高,需低於體溫約37℃左右。將中藥液倒入澡盆水中混合後,心臟部以下的皮膚均可浸泡,以10〜15分鐘為宜。

4.心臟以上及臉部用紗布巾或小手帕沾取藥液,濕敷小朋友患處,小心不要喝到藥浴湯汁。

5.浴後不需沖洗,可幫寶寶塗抹無香精成份的保濕乳液。


參考文獻:

[1]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_淺談異位性皮膚炎之治療

[2]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_小兒異位性皮膚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