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0
嬰幼兒在0~1歲,尚未有完全表達的能力,此時了解嬰兒發展過程是爸媽最重要的課題,才能從中觀察寶寶行為是否正常,一同提供寶寶五大動作發展與輔助要領!
內容目錄
刺激充足,嬰兒發展更順利
嬰兒的5大動作發展不佳,排除先天腦神經、代謝問題,嬰兒發展不佳造成原因多半是刺激不足,尤其少子化後,父母很疼惜嬰兒,有時候寶寶因為趴著不舒服而哭泣,家長常會立刻抱起來安撫,沒有讓他有學習翻身、坐、站的機會,漸漸的孩子的骨骼系統無法發展成熟,也變得愈來愈沒有力氣,更不喜歡動。
嬰兒發展動作1:翻身
發展時間:四~六個月
輔助方式:可將寶寶抱起,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但不要貼著胸部,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鍛鍊頸肌,且別讓寶寶穿衣服太多或太厚,以免阻礙寶寶翻身的動作
可能遇到的狀況:當寶寶翻身時手部可能會卡住 , 因寶寶在1~2個月大時會出現「不對稱的頸張力」反射。但隨著年齡變大,腦部發展逐漸成熟,此反射也會漸漸消失,因此媽咪無需太擔心
必須注意:確保環境是安全的,像是於床邊安裝護欄,避免寶寶翻身滾落地
嬰兒發展動作2:坐
發展時間:六~八個月
發展狀況: 寶寶的頸部發育慢慢穩定,其骨骼、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也表示軀幹愈來愈有力氣 ,但7個月以前,仍需大人攙扶撐起,之後才會獨立坐
輔助方式:四個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腰部,使其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六、七個月開始學習坐穩時,父母可擺放一些玩具,引誘寶寶去抓握玩具,漸漸放手以訓練坐姿穩定度
必須注意:此階段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坐著,容易造成脊椎側彎,故避免久坐。且不可讓寶寶單獨坐在椅子上,以免坐不穩,造成傷害
嬰兒發展動作3:爬
發展時間:八~九個月
發展狀況: 爬行的發展,寶寶一開始會先採取匍匐前進的俯爬式,這是因為寶寶腳部力量發展尚不足,待9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
輔助方式:可以利用色彩鮮豔、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誘導寶寶向前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適時給予鼓勵,使寶寶獲得成就感,也有助於寶寶手腳協調
必須注意:由於爬行活動範圍變大 ,因此家具尖銳處須注意,以免刺傷寶寶,當然,藥品及小東西,也盡量放在寶寶拿不到的高處,以免寶寶誤食。建議可以在地板上鋪一層墊子,以免摔倒直接撞擊地面
嬰兒發展動作4:站
發展時間:九~十一個月;發展狀況: 九~十個月可扶物站起,十~十一個月則可放手站立
輔助方式:可選擇家中高度與寶寶高度較適當的平面,將寶寶喜愛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讓他站著玩玩具,藉此訓練他雙腿的耐力及穩定性。
可能遇到的狀況:若此時觀察到寶寶有 O型腿,主要是骨頭的原因,屬於生理性。約在1~2歲才能將整個膝蓋併攏,無需太擔心。
必須注意:周遭環境的安全必須把關,如有餐巾的桌子,寶寶站起可能拉扯到餐巾,導致東西摔落受傷,又或是插電口,若寶寶可能有觸電的風險,因此寶寶活動範圍最好在媽咪視線內。
嬰兒發展動作5:走
發展時間:十~十五個月
發展狀況:代表寶寶具備3項條件,首先是能自主握拳,並使用手指及腳趾,二是腿部的肌肉力量能支撐本身重量,最後是可靈活轉移身體各部位重心,運用四肢關節。
輔助方式:前期可用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促進學習行走。後期可選擇斜度不大的坡,讓寶寶緩慢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來訓練肌群。
可能遇到的狀況: 可能會有墊腳尖的現象,而這年齡的幼兒偶爾出現間歇性的墊腳尖是正常,可能是過於緊張而造成的,若為長時間持續性,則可能要就醫診斷。
必須注意:須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以免發生憾事,且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而父母也要將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
(延伸閱讀:嬰幼兒發展之寶寶學步四階段,學走選鞋、常見問答一次了解)
寶寶發展迷思QA
Q:寶寶久站是不是會導致O型腿?
一般而言,不會嚴重到影響腿型,畢竟小朋友開始學站時不至於站太久。另外,有些寶寶學站的發展較快,家長憂慮可能會壓迫孩子的腿型,甚至抑制孩子站的能力,對此,由於5、6個月的孩子處於反射蹬步的階段,不建議讓他站,到了約9、10個月,練站、練走則沒有問題。
Q:學走就交給螃蟹車就好了?
很多父母會讓寶寶坐螃蟹車,認為可以幫助他學習站和走,但這是錯誤觀念,因螃蟹車無法讓孩子學習站、走等能力,此外,當孩子坐在螃蟹車裡,稍微用腳尖蹬一下就能滑得很遠,久了會讓幼兒習慣墊腳尖。加上孩子坐在裡面,在滑行的過程頂多是撞到螃蟹車的周圍,也讓孩子難以體會何為安全或不安全的環境,且力道沒拿捏好,也可能導致翻車!
(延伸閱讀:幼兒遊戲有助於感覺統合,5個日常在家的親子遊戲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