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1-12-14
對小小孩來說,很多情境都會讓他們感到害怕;有的孩子一到睡覺時間就黏在媽媽身上不肯起來,就怕一個人待在黑黑的房間;有的孩子一坐上馬桶就開始號啕大哭;有的孩子則是任憑大人好說歹說就是不肯剪頭髮。孩子對這些事物的恐懼到底從何而來?父母如何幫助寶寶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內容目錄
寶貝最怕4大情境 你家孩子有嗎?
恐懼是一種高強度的負面情緒,在千分之幾秒的極短時間就會產生,人類通常會在面臨未知、無法控制、不可預期的情境時形成這種情緒,目的是自我保護並減少不安全感。0~3歲的孩子往往會對幾種特定情境感到恐懼,其中又以剪頭髮、看醫生、上廁所、待在黑暗房間最讓孩子感到害怕。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分析,怕看醫生的孩子都有所謂的「白袍情結」,一看到穿白衣服的醫生就聯想到之前打針、吃藥的負面經驗。怕剪頭髮的孩子多半是對剪刀、電剪的聲音感到陌生,不曉得頭髮為什麼會無緣無故一直掉下來。怕黑的孩子面對一片漆黑的房間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恐怖幻想,擔心自己或家人受到傷害。怕上廁所的孩子通常是因為馬桶太高、馬桶座太冰、沖水聲太大或看到便便突然不見而感到害怕。為什麼孩子看到便便不見會害怕?王宏哲解釋,1、2歲的小小孩通常會將便便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看到便便大在尿布裡才有安全感。當看到便便被水沖走,彷彿身體的某部分消失,自然會感到害怕。
培養安全感 從多看、多聽、多玩開始
容易被外界環境驚嚇的孩子通常具有高敏感度,需要透過玩、摸、聽、看等多重感官刺激建立對不同事物的認知,從而降低身體的敏感度。如何引導孩子接受這種感官刺激呢?王宏哲表示,用繪本說故事是很好的媒介。故事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對原本害怕的事物產生意象性的聯想,進而產生親近、趣味性的認知,當孩子發現「這個東西其實不可怕,反而很好玩!」恐懼感便會逐漸消失。
以理髮為例,「世界上存在著勇氣小精靈,他們是超級厲害的小精靈,只要有他們在,小朋友都會變得很勇敢。這天,勇氣小精靈小嘻瓜來到魔法樂園玩,卻發現樂園都被雜草蓋住,需要請剪刀喀喀和電動剪嚕嚕來幫忙修剪雜草,剪完以後再洗洗刷刷把園地清理乾淨,最後請吹風機佩佩來吹乾。」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孩子摸一摸吹風機的材質、碰碰蓮蓬頭,體驗理髮過程的感覺,再讓孩子看剪刀喀嚓喀嚓、吹風機轟轟吹風的樣子,認識不同理髮工具的聲音,透過觸覺、視覺、聽覺的統合讓孩子了解理髮過程,就能有效降低孩子對剪頭髮的恐懼感。
強迫孩子「試試看」 恐適得其反
王宏哲表示,常有家長對孩子說「這又沒什麼,你看我們做都不會怎麼樣,幹嘛害怕!」或說「你就試試看嘛,來,爸爸媽媽陪你做。」這些做法都沒有讓孩子知道「接觸這個事物會有什麼結果?」、「到底為什麼可以不用害怕?」當孩子心中仍然充滿疑惑,就無法放下恐懼。感統訓練的重點是建立孩子對陌生事物的認知,惟有以遊戲方式讓孩子接觸各式各樣的刺激,孩子才能降低對陌生事物的戒心,進而放下害怕的情緒。
採訪撰文/戴筠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4月號。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