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1-12-06
一位媽媽帶著約一歲半的小男孩來看尿布疹的問題。
檢查完後,醫生看著小朋友滿臉流鼻涕的痕跡問:小朋友還有沒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這位媽媽說: 「醫生,這孩子流鼻涕已經好幾個月,吃藥都不會好,晚上睡覺常常咳嗽,有時候還會咳到吐。」
醫生:「家裡其他的小孩也有常感冒咳嗽流鼻水的問題嗎?」
家長:「有啊,他的哥哥姐姐都是過敏性鼻炎,氣管也不好,常常感冒吃藥,都要拖好久才會好。一年三個小孩的掛號費就要一萬多塊錢呢!」
醫生聽了真是吃驚,一萬多塊錢的掛號費?
醫生:「哥哥姐姐都沒有在用過敏保養的藥嗎?」
家長:「沒有,聽人家說長期吃西藥不好,怕小朋友吃了身體會變差,所以有時會讓小朋友吃中藥,可是也沒什麼改進。孩子們都長不胖,抵抗力又差,每次感冒半夜鼻塞咳嗽睡不好,搞得我也睡不好。我自己鼻子也過敏,長鼻塞睡不好。唉,真是累啊!」
這種孩子的病史和家長的抱怨,在小兒科門診其實常常聽到,特別是在秋冬和初春季節變化的時候,更是讓許多過敏的小病患不斷的咳嗽流鼻水,家長則憂心忡忡的帶著孩子往返於兒科或耳鼻喉科門診。
根據統計,過敏疾病已是台灣兒童最常見、影響日常生活與課業學習最重大的慢性疾病。而這二十年來,臺彎地區的統計也指出氣喘病童增加了八倍之多,現在每十位小朋友至少有一位罹患氣喘,至少有三位兒童是過敏性鼻炎。但是這些症狀常常被家長認為是感冒,也因為擔心長期服藥的副作用,而忽略了長期追蹤治療的重要性,造成病童斷斷續續的接受治療,不但浪費金錢,也折磨著小孩及整個家庭。
什麼是過敏性疾病?為什麼過敏性疾病是慢性的疾病呢?
簡單的說,過敏性疾病主要是來自於家族遺傳體質,並且在與外界某些物質接觸後,呼吸道內產生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發炎細胞浸潤等發炎現象,而這些會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我們則稱之為「過敏原」。
在台灣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家塵、蟑螂,及黴菌等。此外,呼吸道感染、溫度濕度的變化、貓毛、狗毛、冰冷的食品、污染的空氣、二手煙、刺激性味道如油漆、殺蟲劑、廚房油煙等等也同樣會刺激過敏的產生,因為很多的過敏原在環境中實在很難避免去接觸到,故過敏體質的病患才會時常有過敏的反應,加上呼吸道過敏的反應最初通常就是咳嗽流鼻水,所以也常被誤以為是感冒,只接受一般的感冒治療,而忽略了體質保養的重要。
如何知道家中的小孩是過敏性兒童呢?一般父母的觀念,氣喘一定是呼吸急促且可聽到喘鳴聲,實際上並非完全正確,兒童氣喘病有一半左右的病人,一開始只是以慢性咳嗽來表現,尤其半夜咳的厲害,運動後也容易咳,用普通的感冒藥,治也治不好,在排除肺部感染問題後仍一拖超過兩個星期,這時就應該懷疑孩子的鄭重是否是因為氣喘所致。
假如這位孩子一大早醒來又是噴嚏連連或是鼻塞,時常覺得喉嚨有痰、鼻子癢、鼻塞、眼睛癢,嚴重的病童甚至會因鼻塞常常頭痛頭昏,半夜睡不好,影響到白天上學的精神,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滑落,那更應帶給醫生看看是否有過敏性鼻炎。過敏疾病的診斷,一般來說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檢查設備,如果有上述的病史,又有明顯的家族過敏史,父母、兄弟姊妹,常有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或慢性咳嗽或氣喘,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治療過敏及預防其急性發作主要有三大原則:避免過敏原,避免會誘發氣喘發作的刺激因素,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想知道小朋友對什麼東西過敏,檢查過敏原並非必要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平常家長要做功課,看看什麼情況下小朋友容易有過敏的現象,盡量將這些刺激的因素去除掉。只是由於台灣因地處於亞熱帶地區,最易引起過敏病的過敏原還是塵蹣、黴菌,還有蟑螂等,而家中的寢具、窗簾等,正是過敏原容易藏匿的地方。下面是幾項家中擺設原則的參考,若能確實掌握,相信對減少氣喘發作或過敏症狀,會有很大的幫助:
- 使用除濕機,控制相對濕度於50%左右,只用空氣清淨機是不夠的。
- 寢具方面,以尼龍製品為佳,因棉、毛、或動物皮製品,較容易藏匿與繁殖過敏原。
- 儘量不要加裝窗簾,若非不得已加裝,要用尼龍朔膠材料 亦需經常清洗。
- 被套、枕巾最好每隔2至3個星左右,以攝氏65度的熱水燙過在清洗。最好用防塵瞞的床單、床罩、棉被套和枕頭套,因為小朋友待在房間的時間其實很長。
- 最好以不要用沙發,家中最好不要有填充玩偶,或是定期先放到冷凍庫冰一、二小時後再清洗。
- 擺設以簡單為原則。
藥物方面的治療,是許多家長最關心的部分。由於台灣根生蒂固的一些錯誤觀念,認為常吃西藥不好怕副作用,或是認為已經控制好了就不需要繼續吃藥,常常未與醫師商量就自行減藥量或停藥,造成控制不好症狀又反覆發生,但是家長卻往往認為是藥物不適合或沒有療效,轉而尋求中藥或是所謂的健康食品,平白讓小朋友的狀況惡化,造成反覆發病,不但使小朋友的呼吸道功能降低,也會因此影響到發育狀況。
其實輕度的過敏兒童如能配合環境的控制,大多在好發季節時服用短期的抗過敏藥物即可控制住。但是中重度的病童一定要積極治療,因為若不積極治療,反而讓孩子因呼吸道黏膜常年過敏造成慢性發炎,更容易只因普通的感冒,就引發合併症,例如中耳炎,鼻竇炎,甚至肺炎,或氣喘急性發作需要用更強效的藥物控制,這樣對孩童反而更不好。
針對中重度過敏程度的孩童,平常需考慮給予抗發炎的藥物,無可否認,現今使用的藥物中,類固醇是強而有效的抗發炎藥物,也是在治療急性過敏發作時會使用的藥物。然目前過敏治療的趨勢,是儘量在慢性發炎期使用局部藥物(如鼻噴劑或吸入性藥物)或口服長效抗組織胺,或是新一代的抗發炎藥物。近二十年來,由於抗發炎藥物之研發,其用法簡單藥性安全,只要依照醫囑之指示來使用,除可免除家長擔心之副作用,可更完善的控制過敏。
當然,並非一經使用則終生就得依賴它們,因為過敏治療著重在治本,亦即穩定孩童本身的體質,隨著孩童體質逐漸穩定,呼吸道感染的次數也降低後,自然就可以停止過敏保養藥物的使用,且仍然處於不常生病的狀況。
醫生拿了一些衛教單張給這位媽媽,並向她解釋一些家長常有的疑慮:
「其實目前的新觀念是預防重於治療,過敏兒童或是有家族性過敏體質的小朋友,都可以來小兒科接受醫療諮詢和過敏程度的評估。治療方面會依程度開非類固醇的抗過敏口服藥,一天只要吃一次,或是用鼻噴劑或吸入性類固醇製劑,早晚各一次,小朋友對這些方式大多能夠配合。而這些用藥通常可以一次拿一個月的份,減少家長帶著小孩往返醫院的麻煩和掛號費。這樣連續用幾個星期後,小朋友體質比較穩定,不僅減少生病的次數,也會發現小朋友慢慢恢復正常的發育狀況,家長也不用再跟著睡不好了!」
看著這位媽媽抱著孩子走出診間,醫生衷心希望剛才的衛教能夠發揮功用,也希望她們家三個小孩能減少一些身體的不適,可以快樂的成長。
文章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 吳淑娟醫師
【吳淑娟醫師 個人簡介】
1.擁有全職媽媽的育兒實務經驗,愛當媽媽的兒科醫師
2.愛看繪本,愛說故事給孩子聽,愛辦讀書會讓孩子參加的兒科醫師
3.宜蘭縣嬰幼兒閱讀活動負責人
【醫學專長】
1.新生兒及嬰幼兒健康照顧,發展與營養評估
2.新生兒及嬰幼兒至兒童期各類照護問題與疾病諮詢
3.嬰幼兒及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4.親子教養及親職教育
【學經歷】
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現任)
台灣小兒科專科醫師,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美國國際嬰幼兒按摩訓練中心之國際嬰幼兒按摩認證講師
高雄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
台灣大學心理系研究所碩士(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