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2-10-17


胎教是藉由與媽咪的互動,進而傳遞「愛」,產生情感的連結。而在孕期中,隨著胎兒的發育,皆有對應合適的胎教。胎教大致可分為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讓媽咪輕鬆學!


親子關係的第一堂課

談到胎教,相信許多人的直覺便是「讓寶寶在媽咪肚子裡就接受某些教育,讓他的未來發展更快速」,這樣的想法嚴格說起來並沒有錯,但卻很容易流於偏向智育發展的期待。然而,至今仍未能有任何科學證實,當媽咪對腹中胎兒進行知識教育後,他們未來的智商發展會有特別影響。

其實胎教的方式並非在於智力的培育,而是透過各種與寶寶產生互動的方式,來傳達父母親的愛,讓他們尚未出生前,便能與爸比媽咪建立初步的感情交流,使孩子感到安心,進而讓身體、精神各方面發展順利,出生後更能快速與這個世界接軌。

胎教知多少?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佩蓁表示:「胎教,當寶寶還在子宮裡、尚未出生時,適當給予一些視覺、聽覺與觸覺等各方面的刺激,讓寶寶提早感受到外在的世界,並且對於爸媽的聲音產生熟悉感。」胎教的功用並非影響胎兒的意識層面,而是在於情感層面,雖然沒有確切科學研究證明胎教的影響,但的確有許多受過胎教的孩子,因為在媽咪肚子裡時常聽見爸比與媽咪說話的聲音,對此聲音有一定的熟度,故出生後哭鬧之際,聽到爸媽熟悉的聲音後,較容易冷靜,安撫上也輕鬆很多。

美國則在西元1905年左右,便有學者研究指出,胎兒會因為外界給予的聲音刺激而增加活動量。俄羅斯人十分熱衷於胎教活動,因此俄羅斯的孕婦們,時常會透過歌唱、繪畫、舞蹈、閱讀與參加藝術類活動來作為胎教的一環,且他們深信孩子們會因為媽咪的行為而有所改變。綜觀下來,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希望寶寶能夠提早在媽咪肚子裡感受外面世界,培養一些好的素養或內涵。

揪出常見的胎教迷思

一般家長對於胎教仍有許多疑問,無論是執行方式、成效,乃致於執行過程中所衍生的大小問題,讓爸比媽咪好困惑,甚至質疑進行胎教的意義。蔡佩蓁醫師表示,許多媽咪認為胎教是種不得不執行的作業,無論自身狀態好與壞,都會勉強自己進行胎教。但胎教最主要的核心價值是:「將媽咪幸福的狀態傳遞給寶寶」,媽咪能健康快樂,寶寶也會感到愉快。若勉強自己在不愉快的狀態下進行,絕非好事。

至於某些父親會認為胎教是媽咪的責任,應該由媽咪自己執行,因為寶寶在媽咪的肚子裡。然而,即使寶寶存在於媽咪的肚子中,爸比也應該參與胎教,當父母親同時對寶寶說話、撫摸,不僅讓寶寶感受到爸比的存在,更能讓媽咪有被支持的感覺。

胎教是雙方的責任

進行胎教前,有幾個重點要提醒媽咪:

  • 半信半疑則不如不做:當爸比媽咪對於胎教始終保持質疑態度,執行時也總忍不住思考:「這麼做到底有意義嗎?」當媽咪無法全心投入胎教活動、維持身心靈放鬆的狀態,甚至還帶勉強的感覺,胎兒就不會有愉悅的感受,還不如不做。
  • 不要期望胎教有明顯成效:雖然許多體驗過胎教的家長認為,胎教對寶寶是很有影響與感覺的一項活動,但當媽咪一直抱著:「一定要看到成效!」而過度期待或產生壓力,胎兒也會有負擔。每位寶寶有他們自己要發展的生命歷程,即便努力過後並無顯著成效,也應欣然接受。
  • 不要胡亂迷信偏方:媽咪有時會看到坊間流傳各式胎教偏方,若不分是非黑白的胡亂相信、瞎作一通,進行劇烈活動或者服用奇怪藥物,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因此,在進行胎教的過程中,務必與醫師們詳細討論。

(延伸閱讀:胎教應做好那些準備?5大胎教重點整理,助寶寶快樂成長)

進行胎教前,調整身心狀態

當媽咪開始準備進行胎教時,最重要的是媽咪自身的狀態,無論是生理與心理層面都需要健康,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胎教的成效,蔡佩蓁醫師提醒:「媽咪應該要有足夠的休息、均衡的飲食,且千萬別在不情願的狀態下進行胎教,胎教並非作業,若因為別人的期望或內心總認為不執行胎教就會怎樣,都會讓胎教的功效大大降低。」所以,胎教首重的是媽咪心情愉悅,當媽咪帶著快樂的心情,無論是與寶寶說話、講故事給他聽,都能讓寶寶感受到媽咪的愉悅,好比「房子建得好,住起來就會舒服」。依然要再次強調,胎教並非例行公事,而是爸比媽咪自願性與寶寶接觸與建立情感的一種管道,若真無興趣,不做也沒有關係。當媽咪勉強自己時,寶寶其實都會感受得到。

此外,媽咪的健康也是胎教前、後十分重要的一環,當媽咪身體狀況不穩定時,寶寶也會不舒服,在此狀態下進行胎教,無疑是白費功夫,因此,潘恆新醫師提醒媽咪:「孕期的營養非常重要,前三個月必須穩定補充葉酸,而鈣質、各種維生素都應適量攝取;寶寶20週左右,媽咪應該要使用托腹帶,避免腹部有下墜感而導致抽痛;在孕程中,體重不應增加超過16公斤,因為媽咪過胖,走路易喘、行動不便,使得身體疲憊不堪。」

了解胎兒發育歷程,選擇合適的胎教

當爸比媽咪開始進行胎教活動前,建議先行了解胎兒發育的過程,懷孕16週時,寶寶已有味覺與觸覺,至18週時,會開始對光產生反應,到了20週,寶寶已發展聽覺,並有思考、記憶的能力。因此,爸比媽咪應該依照寶寶生長狀況,待觸覺、味覺、聽覺等受器逐漸發育完畢後,配合適當的胎教方式,即可大大提升胎兒感受力。

第7~10週
此時寶寶從胚胎發育成胎兒,且身體各部位器官逐漸發育成形,而觸覺受器一開始是由嘴唇及臉頰開始發育,在未來六個月會逐漸延伸到身體的其他地方。

第11~15週
寶寶開始有吞嚥、吸允等動作,且一些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例如:大腦、腎臟、肝臟、腸胃與鼻子等呼吸器官開始逐漸發育。

第13~15週

寶寶已經擁有成熟的味覺味蕾,可以嚐到羊水中強烈的氣味,甜味的刺激會增加寶寶喝羊水的頻率。此時媽咪可以進行飲食胎教法(味覺刺激),透過媽咪攝取的各種食物,讓寶寶增加對食物多樣性的熟悉。

第18~24週
寶寶的耳朵和大腦的發育已經足以讓他開始聽到媽媽的心跳聲與血流通過臍帶的搏動。因此,大約20週上下即可進行音樂及語言胎教(聽覺刺激),若媽咪有感受到明顯胎動,也可以進行撫摸胎教(觸覺刺激)。

第25週
寶寶的耳朵在結構發育逐漸完整,清楚聽到媽咪與爸比的聲音(如果爸比夠靠近的話),可以持續進行音樂及語言胎教。此外,太大的噪音或喧嘩可能會嚇到寶寶,要特別注意。

第26~27週
寶寶的眼睛打開,眼睛瞳孔開始對光線有反應,在27週左右,他也許能夠分辨父母的聲音;白天時可外出走走,讓寶寶感受日夜的差別喔!

最合的寶寶胎教

第28~31週

寶寶的味覺可以分辨出更細微的味道,並且也發展出嗅覺。此時可專注於寶寶的味覺及嗅覺刺激,這對於未來寶寶喝母乳時的適應十分重要(熟悉媽媽吃東西的口味)。

第32週

觸覺受體已經延伸至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能感受到溫度、疼痛及壓力的變化。而可在孕期最後一個月加入光線的刺激,進行光照胎教。

正確胎教,讓媽咪與寶寶都開心

誠如前面所說,胎教本身的核心價值是透過讓媽咪開心而讓寶寶開心的過程,並且建立彼此間的情感基礎,絕非是為了加強與提高胎兒的智商或意識層面,更不是當媽咪做了什麼、寶寶在那方面的能力就會增強。因此,在胎教方式的選擇上,媽咪應盡量以自身考量為出發點,選擇自己認為愉悅與適合的種類來進行。到底胎教的種類有哪些呢?以下由蔡佩蓁醫師和潘恆新醫師聯手為您一一解說。

情緒刺激類:情緒胎教

情緒胎教

適合於懷孕初期開始進行,孕媽咪保持愉悅、穩定心情,可促進大腦分泌腦內啡,有效緩解焦慮,同時對寶寶帶來正面影響,倘若孕期間,媽咪情緒煩躁不安、極度焦慮,這些負面情緒將導致寶寶心跳加速、情緒緊繃,因此孕期間,媽咪要盡量保持愉快的心情!

【做法】

媽咪可以聽輕音樂、冥想,保持整潔明亮的環境,或搭配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都能使媽咪情緒放鬆!

情緒胎教

聽覺刺激類:語言胎教、音樂胎教

語言胎教

蔡佩蓁醫師表示,寶寶自18週起,因為聽覺器官逐漸發育,可以接收到聲音的刺激,而最直接方式便是媽咪對寶寶說話的聲音,寶寶在羊水裡飄來飄去時,媽媽若對胎兒說話,寶寶便可透過震動覺方式感受到媽咪音頻的震動,感覺像是我們沉在水裡時聽外界聲音,而非理解對話內容。此外,寶寶對於接收低頻聲音的能力較敏銳,因此,鼓勵爸比一起與媽咪進行語言胎教,爸比的嗓音較低沉,寶寶感受的程度會更強烈。當寶寶出生後,聽到爸比媽咪的聲音時,會產生安心感,且在哭鬧時較容易安撫。

【做法】

語言胎教(又稱對話胎教)在執行過程中,建議爸比媽咪一起進行。如果已對腹中寶寶取了名字,可以透過輕聲呼喚,加強寶寶對該名字的熟悉度,未來出生後再聽到父母親呼喚自己的名字時,便能產生安全感。在說話過程中,爸比媽咪務必注意自己的語氣和音調,因為這些感覺都會確實傳遞給孩子。

最適合爸爸的胎教

音樂胎教

為什麼有人說要給胎兒聽些古典音樂?原因無非是古典音樂的音頻低,寶寶可以聽得較清楚,若像弦樂這種類高頻的音樂,對寶寶來說就只是模糊的雜音。潘恆新醫師說明,像莫札特小夜曲、巴哈G弦之歌、卡農等古典樂,因為它們的頻率與小孩子的心跳頻率相近,約1分鐘為120~160次,因此,當胎兒聽到這類音樂時,會感覺有人陪伴著他,情緒也較穩定;且出生之後,這些古典音樂能再次發揮功用,安撫寶寶不安的狀態。又因為寶寶對於聲音的感受強烈,故應盡量避免處於嘈雜的環境之下,否則會導致寶寶情緒煩躁不安。

【做法】

執行音樂胎教時,建議維持在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左右。音樂選擇方面,建議固定時間撥放,且挑擇頻率較低的古典樂,寶寶可以聽得較清楚。當然有些胎教專家會主張選擇媽咪喜愛的音樂即可,但胎兒對於低頻的聲音感受度較高,因此,可在胎兒活動時給予古典樂,而平常寶寶在休息時,媽媽仍然可以聽自己喜愛的音樂保持心情愉快。若使用收錄音機播放音樂時,需距離媽咪肚子一米左右,不可直接靠近肚子;若使用胎教傳聲器,則可直接放在肚皮上。

「媽咪身心靈狀態,是胎教的關鍵」

味覺刺激類:飲食胎教

飲食胎教

胎兒在媽咪肚子裡時,會經由臍帶來吸收媽咪的養分,且寶寶在10週左右起會開始喝羊水,媽咪所吃下去的食物都會影響到羊水味道,蔡佩蓁醫師解釋,雖然並非媽咪吃了什麼,羊水就會變成該食物的味道,但是如果媽咪能在孕期時攝取均衡且多樣化的食物,除了對於寶寶在腹中的生長發育有所幫助外,更能在寶寶出生後,使孩子對於食物的接受度高,與副食品、成人食物的銜接上較為迅速且容易,較不會出現嚴重挑食的狀況。

【做法】
飲食胎教十分簡單,媽咪只要掌握一個大原則:「三餐規律,飲食均衡」。規律是指用餐時間固定、分量固定,且三餐不能合併、暴飲暴食。食材部分也應該挑選含有大量維生素與營養成分的高營養價值食物,無論是蔬菜、水果、蛋白質等,都應該均衡攝取,不可偏食,且調理方式應越清淡越好。此外,孕媽咪一定要避免加工、刺激與低營養價值、高油高鹽的垃圾食物,最重要的是用餐過程中需保持心情愉悅。

視覺刺激類:光照胎教

光照胎教

胎兒在8個月大左右時,眼睛逐漸睜開,因此,在第三孕期(懷孕最後三個月)時進行光照胎教是最恰當的時機,太早容易造成胎兒眼睛的傷害。所謂光照胎教,便是透過光線的刺激,以利胎兒的視覺發育,並且讓總待在肚子裡烏漆麻黑什麼都看不見的寶寶,感受到原來世界上還有光的存在。有些媽咪進行光照胎教的過程中,發現原本睡眠時間很長或睡覺時間隨興的胎兒,醒著的時間漸漸增加,等到寶寶出生後,調整作息會變得容易許多。像其他寶寶因為長時間在媽咪黑暗的肚子裡,時常睡睡醒醒,又或者白天一直睡,出生後作息十分不正常,使爸比媽咪們頭痛無比。

【做法】
請媽咪準備光源較弱的手電筒,照射在腹部胎兒頭部的位置,每次約三分鐘左右,過程中可反覆開關手電筒,讓光線一明一滅的給予寶寶溫和刺激。而光照胎教務必要在寶寶醒著時候進行,否則可能會打亂寶寶的作息時間,因此,應循序漸進,讓寶寶醒著的時間自然慢慢增長。

觸覺刺激類:撫摸胎教

撫摸胎教

撫摸胎教是最有趣且最有成就感的一項胎教法,蔡佩蓁醫師表示,雖然胎兒與媽咪隔著子宮與肚皮,但他仍能確實感受到爸比媽咪的存在,並且可以直接給予父母親回應,這會是一件非常有感覺的事。此外,有部分胎兒因受過撫摸胎教後,在感覺統合、體格與大動作等層面的發展都較順利,不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狀況。但媽咪要特別注意,如果曾有過一些狀況,如:早期宮縮、出血、早產與流產的話,則應避免進行撫摸胎教。

【做法】
媽咪在懷孕約16週時,可開始透過輕拍、撫摸的方式與寶寶互動,每天2~3次、時間長度約5~10分鐘,雖然寶寶不一定立刻會有反應,但他仍然可以感受到媽咪給予的安全感。當寶寶愈長愈大時,胎動也會逐漸變強,每當寶寶踢媽媽肚皮時,媽咪就可撫摸或輕拍同個部位,有時候寶寶會這樣跟媽咪玩了起來!此外,蔡佩蓁醫師表示,若爸比媽咪與寶寶進行撫摸胎教時,配合說話的聲音,寶寶甚至可以分辨爸比與媽咪。

其它刺激類:情緒胎教、藝術胎教、運動胎教、知識胎教、催眠胎教

胎教領域中,胎教的種類十分多元,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方式外,還有一些專家會提出其它胎教法,例如:藝術胎教的畫畫、參觀畫展、欣賞藝術作品,有助於寶寶腦部發展;運動胎教的戶外散步、孕婦瑜珈、游泳等;知識胎教的閱讀書籍、觀賞顏色豐富的文字圖卡,有助於增加寶寶記憶與感受;催眠胎教的冥想、靜坐、沉思等放鬆身心靈的活動;

這些胎教法的大原則都是:「讓媽咪保持在愉快的狀態下,使胎兒得以有穩定、愉悅的感受。」因此,無論哪一種胎教法,首重就是帶給媽咪愉悅的感受。由此可知,讓媽咪獲得愉快感受、促進身體健康的活動,只要在不傷及胎兒的狀態下,都是好的胎教方式。

何時胎教最有效?

潘恆新醫師表示,許多家長執行胎教時,心血來潮就按按肚子、拿音樂給寶寶聽,然而,胎兒有自己的作息時間,應該在寶寶醒著時候進行胎教才有用,否則媽咪爸比等於是把睡夢中的胎兒硬生生的吵醒。該如何判斷寶寶是睡還是醒呢?只要透過胎動即可得知,當寶寶活動時,多半都是清醒,特別是晚上及媽媽進食後,寶寶活動力特別強,此時進行胎教最有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