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3-01-19

中醫、西醫教你預防懷孕10大不適

懷孕時期因生理變化,導致孕媽咪身體會出現不適的症狀,而中醫、西醫又該聽誰的呢?這次將中、西醫合併為孕媽咪提供預防10大孕期不適,讓媽咪孕期不難受!


孕期不適起於母體劇烈變化

其實這些症狀都與母體變化有關,一般而言孕期分為前、中、後三期,前期最常見的不適即是頻尿,但也有人後期才出現。之所以會產生頻尿感,第一個因素是懷孕初期子宮急速的增長,導致子宮在前傾時會壓迫膀胱而造成頻尿感;第二個原因則是黃體激素大量分泌造成器官變得較敏感。也有的孕媽咪在第三孕期的頻尿會比較明顯,可能是腹壓造成。

除了頻尿,懷孕初期的孕媽咪也會覺得乳頭不舒服,楊政道醫師分析,不僅荷爾蒙的改變會造成乳頭變得敏感,再者,開始增生新的乳管也會讓媽媽感到些微的疼痛。至於懷孕中期經常出現胃灼熱、脹氣、便祕等問題,也是起於荷爾蒙的關係。由於荷爾蒙會讓腸道肌肉較放鬆,甚至也讓胃的括約肌較鬆,因而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產生胃灼熱;或讓腸道放鬆、蠕動變慢,導致孕媽咪有便祕現象。

而中後期較易出現抽筋的原因,除了子宮壓迫主動脈導致血液循環變差,當大量血液往子宮輸送,造成下肢的血循不足也會引起抽筋。而抽筋往往不見得是缺鈣,多是缺氧。

脾肺功能不好,水分通調不佳,易引起水腫。

何為妊娠惡阻?
至於從中醫角度來看,早在戰國時期即有妊娠十月養胎的專書,而到宋朝時期中醫婦科已蓬勃發展,亦有許多專門處理妊娠問題的記載,楊醫師說明:「在中醫裡有所謂的『妊娠惡阻』一病,即包括了脹氣、灼熱、噁心、嘔吐、疲倦等不適症狀。」

從中醫觀點來分析這些病因其實很簡單,中醫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做為理論依據分類五臟,而中醫的五臟與西醫的五臟有些相似卻不完全一樣,以腎臟為例,在西醫是作為泌尿系統或排毒過濾系統;可是中醫除此外卻還包含了生殖範圍,生殖內分泌一環在中醫即是由腎來主導,因此,腎臟在孕期有很大部分的運作必須主導胎兒成長內分泌的調控。

而在五行的觀念裡,水生木,腎臟屬水、肝臟屬木,因此腎臟會滋養肝臟,然而當腎臟忙著提供胎兒的生長,例如:應付懷孕過程的內分泌變化等,也會讓腎臟變得忙碌而難以照顧到肝臟。當腎的能量無法傳到肝臟時,腎水無法濡養肝木,肝氣會變得較為橫逆,而肝主導的部分像筋膜或血等,會變得較燥而容易造成抽筋,連帶著也會讓皮膚較乾燥。

肝氣橫逆會影響脾胃
除此,在五行中,木會尅土,肝氣橫逆會影響屬性為土的胃和脾,不僅造成孕婦消化不良、胃灼熱、胃脹氣等狀況,還會引發水腫。楊政道醫師深入解釋,在中醫裡脾與肺掌管體內水分的輸送與調控,如果脾氣虛、肺氣虛,脾肺功能不好,水分通調不佳,則易引起水腫。

孕期常見的10大狀況

1.抽筋

根據統計約有九成孕婦會發生腳部抽筋的情況,且通常發生在懷孕中後期,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祝怡麟指出:「造成因素不完全是缺鈣所致。」由於孕婦的血液循環較差,導致四肢溫度下降而引起抽筋,之所以容易發生在半夜是因為睡覺時身體四肢的溫度會下降,讓循環變得更差。

緩解方法

保暖+補鈣
至於發生抽筋情形時,多數人會採取補充鈣質的方式來改善,不過祝醫師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暖。根據醫學研究發現,保暖的改善效果比補充鈣質好。不過這些方法雖能減少抽筋情況,但很難完全不發生。

然而當腳部抽筋,最快的緩解方式即是將腳伸直,將腳指頭往身體的方向扳、拉直,如此一來會小腿的肌肉會被拉直、拉開,待症狀緩和後再按摩,不要在最痛的時候按摩。

紅腫或疼痛建議就醫
若腿部出現紅腫或疼痛、連走路都有困難還同時合併腳部水腫,甚至兩隻腳背的溫度不同且症狀愈來愈嚴重,即可能是靜脈血栓。祝怡麟醫師說明:「當靜脈血栓塞住後,血液循環變差並造成腳部溫度下降,症狀亦不像抽筋如此單純。」因此,可能造成孕媽咪腳痛一整天;走路時也因為腳部疼痛而難以用力踩在地上。通常靜脈血栓與家族遺傳較有關,因家族遺傳的血栓問題容易在懷孕時期發生。一般而言,可藉由超音波檢查來確認是否有靜脈血栓的問題。不過,黃種人得到靜脈血栓的機率較低,白種人較為常見。

抽筋不盡然是缺乏鈣質。

懷孕中期已度過孕吐不適的階段,也逐漸適應身體的變化,再加上肚子還不會太大行動不便,所以是孕媽咪整個孕期中最舒服的一段時間。但隨著孕期接近尾聲,不少孕媽咪會因為壓迫導致循環不良而產生水腫或靜脈曲張,建議有這些困擾的孕媽咪可以偶爾起身活動一下、抬抬腿、墊高雙腳、按摩腿部促進循環,並且避免飲食過鹹(鈉具有抓住水份的特性,易使水份滯留體內造成水腫),也可以偶爾喝點紅豆水幫助消除水腫。

預防之道

拍打腳後跟
關於預防抽筋的方法,楊政道醫師表示:「平常可輕拍腳後跟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他解釋,對於孕婦而言,孕期五個月前將腳部抬高來促進血液循環還算容易,可是到懷孕後期由於腹部大幅隆起,可能會有些困難。因此,可以腳蹬著小椅子,用手掌去輕拍腳後跟以促進下肢循環、放鬆阿基里斯腱,拍打時間約為5~10分鐘。另外也可藉由放鬆腰部預防抽筋,而放鬆的最佳方法即是躺在床上,將膝蓋垂直90度再慢慢左右擺動,但不要過度勉強,速度也不要過快。 抽筋不盡然是缺乏鈣質,不一定要補充鈣片,楊醫師指出:「其實含鈣植物也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根莖挺的植物像空心菜、芥藍等,鈣質含量高,也可考慮從中攝取,更為天然。」如果抽筋反覆發作,甚為困擾,可諮詢專業中醫師稍做體質 的調理與建議。

運動
通常在懷孕後期胎兒的鈣質需求量會增加,相對也會導致孕婦缺乏鈣質,容易發生抽筋情況,因此建議補鈣再保暖。另外,日常生活中也建議多走動,不要久站、久坐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 除此也可從事一些運動,腿部運動量太少也會出現抽筋,而最理想的運動即是散步或水中散步。祝怡麟醫師解釋:「由於每位媽媽的體重不同,有些媽媽的體重過重,走路對膝蓋的負擔較大,不妨考慮水中散步。」至於爬樓梯則不太建議,因為對於孕媽咪的膝蓋負擔大,除非準備進入生產階段才這麼做。

(延伸閱讀:「孕」動不可少! 必推薦4種孕婦運動!讓媽咪好孕到~)

緩解懷孕水腫

2.肌膚乾癢

之所以孕媽咪容易有肌膚乾癢問題,祝怡麟醫師指出:「因荷爾蒙影響造成肝臟內膽汁淤積;另外,體重在短時間內增加太多也會引起乾癢不適,緩解原則保溼即可。」不過通常乾癢情形在生產完後會恢復正常。

(延伸閱讀:杜絕懷孕皮膚癢3妙招,忽視懷孕皮膚癢恐威脅胎兒健康!)

預防之道

保溼、注意水溫
減輕肌膚乾癢的方式,建議洗澡的水溫不宜過高,維持約38℃~40℃之間,最重要是做好肌膚保溼,可以於洗澡後,塗抹美膚油,既可使深層肌膚保濕,也可以緩解乾癢症狀。若發現皮膚有長膿胞或有嚴重紅疹,最好就醫檢查,因少數的疹子是起因於特殊病毒的感染。不過,若只是一般的皮膚乾癢則不用過於緊張。

楊政道醫師亦補充:「由於懷孕時期的血液較燥,間接導致體內溼度不夠,所以熱水溫度不宜過高,除了注重保溼,辛辣油炸類食物盡量少碰。」

緩解懷孕皮膚乾癢

3.分泌物過多-可能是感染或破水

懷孕時由於荷爾蒙變化劇烈,陰道容易產生水水的分泌物,若顏色為黃色、紅色、或咖啡色,甚至是乳酪狀、有異味,且會感到紅腫、癢痛等不適,建議就醫。祝怡麟醫師解釋:「孕期的免疫力較差,容易引起感染。不過,常見孕婦的陰部感染是起因於性生活。」

雖然懷孕可以有性生活,但是應全程使用保險套以降低感染機會。至於另一種分泌物是因為破水,有些人破水所流的量是一點一滴慢慢滲出;但有些人是大量流失,因此當覺得分泌物比平常多,就醫確診為妥。

關於分泌物問題,楊政道醫師從中醫觀點分析:「中醫對於帶下分為5種顏色:青、赤、黃、白、黑,最常見的即是白帶。」他進一步解釋,在中醫的奇經八脈中有個「帶脈」,主要掌管胞宮(即是子宮),用來維繫子宮的力量。中醫在取「帶下」這個病名已經講的很清楚,即是「帶脈無力」而導致分泌物下流,故名「帶下」。

當帶脈的約束力不足就會出現許多問題,簡單舉例,像小腹下垂或生完小孩後子宮下垂,通常是帶脈有些受傷導致維繫子宮韌帶的力量不足。至於內在表現即是白帶量多、分泌物多。楊醫師指出:「因為帶脈在任、督兩脈的旁邊,本來作用是生化經血,然而帶脈能力不足無法轉化經血時,就會變成分泌物。」若分泌物多得讓自己不舒服,且顏色為黃綠色、味道很濃,建議讓醫師診斷、辯證治療。

無論是否懷孕都不建議進行陰道灌洗。

(延伸閱讀:懷孕分泌物讓孕媽好懊惱?必學的孕婦內褲挑選3大攻略)

預防之道

益生菌
在預防上,坊間有販售孕期服用的益生菌,醫學研究發現益生菌能預防破水跟感染;除此,平常需穿著純棉內褲,盡量別使用護墊;穿寬鬆、透氣的衣服。另外,祝怡麟醫師特別提醒:「無論是否懷孕都不建議進行陰道灌洗。」

穿著寬鬆衣物

而楊政道醫師亦說明:「孕婦盡量避免穿著褲襪,因為它過於緊繃,會讓下肢的循環不佳、較不透氣而產生感染。」至於中醫方面,針對脾虛導致帶下的病患可使用完帶湯來改善白帶,完帶湯含有一些健脾益氣的中藥,當脾的功能加強時,即能幫助身體處理溼氣而改善帶下,但仍需由專業中醫師判定是否適用。

(延伸閱讀:孕婦裝如何挑選?孕婦穿搭教學,ootd散發美麗孕味!)

緩解懷孕分泌物多

4.胃灼熱、脹氣

懷孕時腸蠕動會變慢、消化能力變差,導致腸胃容易脹氣、消化不良、容易便祕,再者,由於食道括約肌的張力變低,食物容易跑到食道而出現胃食道逆流、產生灼熱感,祝怡麟醫師指出:「尤其愈到懷孕後期愈明顯,因為肚子變大、腹壓增加,更容易出現逆流情況。」

(延伸閱讀:了解懷孕脹氣原因與舒緩方式,讓孕媽不再氣pupu!)

預防之道

少量多餐、不要睡前進食
建議少量多餐;而且隨著孕期週數的增加,睡覺時要將枕頭墊高。睡前3小時盡量不要進食。祝醫師指出:「特別要避免睡前進食,一旦吃得愈多、飲食愈精緻,隔天胃灼熱會愈嚴重。」若睡前感到飢餓,不妨吃一些蔬菜、蒟蒻等,盡可能選擇清淡、流質的食物,較能減少胃食道逆流;除此,應少量多餐。
另外,吃完飯後不要立即躺在床上,也可在背部墊枕頭會較舒服,而楊政道醫師補充:「可以用少量陳皮或橘皮熬煮飲用來改善脹氣的症狀。」

預防懷孕胃食道逆流

5.水腫

懷孕時,血漿中的滲透壓會下降,造成鈉離子滯流、也會讓水分滯流,特別是在下肢像腳踝、小腿等,而且愈到下午愈嚴重。也許早上起床還沒那麼嚴重,但愈到下午愈厲害。祝怡麟醫師指出:「孕婦難免會有輕微水腫,不過要留意是否有其它問題,例如因高血壓、子癇前症而造成的水腫。」因此,產檢時醫師通常會驗尿糖、尿蛋白。若只是單純下半身水腫,則多為滲透壓的變化加上腹部隆起,引起血液循環變差所致。

(延伸閱讀:水腫要少喝水嗎?懷孕水腫4個解妙方法一次讓你知道!)

預防之道

運動+按摩
一般來說,晚上睡前可以先熱敷、泡腳、再按摩一會兒,並在睡前將腳抬高5分鐘,白天則可以穿彈性襪;至於飲食上則以清淡為主,祝怡麟醫師表示:「另外要適度安排一些活動,像走路、散步等,避免腿部循環變差。」

(延伸閱讀:孕婦按摩有助於緩解孕期不適,But這7種穴道須避免!)

可飲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楊政道醫師說明:「脾肺氣虛的孕婦容易水腫,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不過,有些人認為可飲用玉米鬚湯或紅豆湯來利水,對此,楊醫師解釋:「紅豆湯能放鬆骨盆腔與利水、玉米鬚湯有利小便的功效,對水腫的症狀也會有些幫助,但適量即可。」其實水腫主要問題來自於肺虛或脾虛,造成靜脈迴流的力度不夠,難以代謝水分。因此,建議從脾肺處理,讓人體運送水分的管道與迴路有力氣運轉。

6.掉髮

可食用黑芝麻
從中醫角度來檢視掉髮,由於髮為血之餘,當血的養分足夠,頭髮就會長得健康;再者,與頭髮相關的是腎臟。楊政道醫師指出:「懷孕後腎功能的運作變得忙碌,加上血較燥,容易因此犧牲頭髮、出現掉髮狀況,建議可食用一些黑芝麻。」

歸究原因,掉髮是因為腎水不足和血燥問題所致,很多孕婦在生產完後頭髮就慢慢長回來,因此這可以在產後坐月子時慢慢調理,不用過度擔心。除非掉髮情況嚴重像鬼剃頭,此時掉髮原因即非如此單純,則建議就醫檢查。

原則上,產後掉髮的情況比較多,懷孕時期掉髮情況反而不常見。祝怡麟醫師指出:「多數婦女在懷孕期間髮量會變多,由於頭髮的代謝變慢,掉得較少。但生產完後代謝變快,造成產後4個月到一年半內會大量掉髮。」可是之後頭髮還會長回來,只是毛髮變得較細,令人誤以為頭髮變少。此外,細毛也會變多,像腋下、肚臍等。

7.便祕

懷孕過程也容易出現便祕症狀,從西醫角度來看是因為腸道蠕動變慢;若從中醫觀點,則是因為氣血虛弱導致腸道蠕動變慢。而痔瘡則是中氣下陷所形成,特別愈到懷孕後期,腹壓變大,更會向後擠造成痔瘡。楊政道醫師指出:「從中醫角度來看,也是因為脾肺氣虛所導致。」

(延伸閱讀:懷孕排便不「順」WHY?改善孕婦便祕的5大絕招公開!)

8.喘氣

到了懷孕後期,常出現的不舒服症狀像腰痛、頻尿、甚至喘氣等,楊醫師解釋,喘氣是腹部隆起往上壓迫到橫膈膜使得呼吸時胸廓有效面積變小,再加上有許多的血液需集中供氧在腹部,且孕婦得承受很大的負重耗氧的需求更是增加,如此,不但能吸入的氧氣變少,耗氧的需求又增加,身體自然會出現喘氣的代償反應了。

(延伸閱讀:懷孕氣喘不聽指示用藥更危險!預防孕期間氣喘發作3方法)

9.腰痛

此外,腹部重量達10幾公斤,對於母體產生巨大負擔,加上黃體激素的分泌會讓骨盆腔、韌帶較鬆,再加上重心因為懷孕而有所改變,對骨盆產生拉扯,因而造成腰痛,楊醫師也特別提醒孕媽咪避免搬重物、久站等。

懷孕期間的口腔清潔與保健很重要。

(延伸閱讀:束腹帶該如何選購?緩解產後腰背痛要先改善腹直肌分離!)

10.口腔病症

孕前先進行牙齒檢查
祝怡麟醫師指出:「懷孕期間的口腔清潔與保健很重要。」她表示,很多孕婦由於牙齦發炎或蛀牙而造成牙齦或鼻黏膜的水腫,因此三餐飯後務必刷牙、漱口、使用牙線清潔,如果牙齦有發炎一定要盡快進行治療。除此,有計劃懷孕的婦女最好在懷孕前先進行牙齒檢查與治療,在孕期當中,牙醫僅能進行症狀治療,無法做深入性的治療。


祝怡麟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萬芳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萬芳醫院婦產部總醫師
現任:萬芳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

楊政道
學歷:長庚大學中西醫雙學士學位
經歷:長庚紀念醫院西醫內科專科醫師訓練/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內兒科住院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內兒科總醫師
現任: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祝怡麟、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楊政道
模特兒/溫柔孕媽咪Janice
妝髮/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