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3
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指出,2019年發展遲緩通報共26,471人,男性占69.5%,女性則占了30.5%,最大宗個案年齡是2~3歲,兒童發展遲緩不可忽視相關資訊一次看!
內容目錄
什麼是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是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當兒童在六歲以前,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具有異常或是預期有發展異常的情形,並經過評估確認,即為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的成因
造成發展遲緩成因許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1.心理社會因素:如環境刺激不足、營養缺乏、教育資源不足、家庭功能失調等。
2.生理因素:先天性基因異常(如:唐氏症、威廉氏症等)、早產兒、視聽覺障礙等。
6大發展遲緩類型
1.認知發展遲緩:智能不足、智力落後
2.語言發展遲緩:說話發展、語音表達、語音接受、混合型語言遲緩
3.知覺動作發展遲緩:粗動作、細動作、動作協調
4.社會情緒發展遲緩:情緒失調 、社會適應
5.感官功能發展遲緩:聽力、視力遲緩
6.其他發展遲緩:過動、衝動
而日常生活中,照顧者又該如何判斷幼童是否有發展遲緩呢?
透過五大面向判斷發展遲緩
照顧者可以透過粗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語言及情緒,來觀察兒童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徵兆。
粗動作
粗動作涉及手臂、腿部等軀幹大肌肉的動作,用於掌握力量與穩定度,常見的動作,如:走路、跑步、丟球等。會影響後續精細動作的發展,像是對身體的覺知、對刺激的反應速度,以及平衡和力量的展現。
當粗動作不協調時,會有以下特徵:
- 肢體不協調
- 吃東西掉得滿地都是
- 無法好好坐著上課
精細動作
通常與手有關,如用手抓握、觸碰等,常見的動作,如:繪圖、握筆、組模型等。而精細動作大多需要與視覺合作,才可以完成。
精細動作不協調時,會有以下特徵:
- 握筆或畫圓時,會有困難
- 較無法掌握即操控剪刀
- 按按鈕不易瞄準
- 開水壺時感到無力,無法扭開瓶蓋
認知
包含注意力、記憶力,以及高階的執行功能和計劃能力。若認知方面遲緩,可能會影響孩童課堂的學習,也會造成難以與同儕溝通、玩耍。
認知不佳時,會有以下特徵:
- 上課時無法專心聽講
- 對數量或數字的概念有障礙
- 無法辨別基礎形狀,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 無法辨別顏色,如紅、黃、綠等
語言
語言除了把話說對以外,還有在對的時機點回應,且在口語表達上,有正確的高低起伏。若語言出現障礙,可能會影響與他人的溝通及互動。
語言表達能力不好時,會有以下特徵:
- 常常誤解他人的語意
- 與人互動時無法給予簡單回應,如是、好、不要等
- 不懂得如何提出要求
- 說不出完整的句子
情緒與社交
情緒和社交通常在嬰兒時期就已開始發展,這方面有遲緩的孩童,通常對社會情境的感知與互動都不如預期。
情緒或社交能力不佳的孩子,會有以下特徵:
- 不懂如何對人微笑示好
- 常常不與他人一起玩遊戲
- 無法展現自尊和情感上的需要
精準的判斷是否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目前可以透過兒童發展資源網中的線上兒童發展檢核表,依照不同年齡的寶寶,給予相對應的發展檢核表,爸比媽咪趕緊替寶寶檢驗看看吧!
倘若真的檢測出寶寶有發展遲緩的可能,那家長下一步該怎麼做呢?
發展遲緩該如何找到適合孩子的早療機構?
臺灣的發展遲緩兒童早期介入,目前在三個服務體系進行,包括醫療體系(醫療院所)、社福系統(社福機構、兒童發展中心)與教育系統(特教資源中心、幼兒園)。而大部分三歲以下發展遲緩嬰幼兒在醫療單位,由家長陪同兒童,接受專業的物理、職能、語言、認知、情緒等療育訓練課程。
尋求早療資源的步驟
1.發現通報
在疑似孩子有發展遲緩時,首先要先填寫發展檢核表,而發現者,可能為孩子的家長、監護人,或是幼稚園、托育機構等,發現孩子異常時,即可進行通報,有相關疑問可以聯繫各縣市政府的通報轉介中心或社會局!而這個通報,無須擔心會讓孩子被貼上標籤,目的只是當孩子需要進一步的早療服務時,通報或轉介中心能協助孩童後續的發展追蹤,或轉介至需要的單位提供協助!
2.通報轉介
通報轉介中心(含個案管理中心)在受理個案通報後,約在 1 個月內看是否有早療需求,並會給予適當轉介,轉介早期療育服務如下:
- 醫院復健:兒童發展評估、復健療育、門診檢查、長期照顧。
- 托育服務:機構式、巡迴輔導等。
- 學前教育:幼兒園、巡迴輔導、國小。
- 日間服務機構:發展中心(日間托育、時段療育)。
- 家庭支持: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幼兒專業輔導服務、社福機構。
- 其他:身心障礙鑑定、輔具評估、福利補助。
3.聯合評估
此時家長可以經由通報轉介中心協助或自行掛號預約,至醫院進行聯合評估,可以尋找有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醫療機構,前往該醫院的兒童復健科或早期療育評估中心掛號,即可進行專業評估。這邊的聯合評估,與上述的兒童發展檢核表,差別在前者是由不同的專業人員組成,如醫生、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師等,彙總各自的專業,進行綜合評估,而後者是可以由幼兒園老師或家長,自行進行簡單的篩檢。
4.療育課程與鑑定安置
經評估確認後,會依個案狀況安排適合的早期療育課程,並提供衛教與後續的門診追蹤。或轉介相關醫療院所復健或教育托育安置、早療機構安置等。
日常生活中,照顧者可以默默在一旁觀察寶寶的行為和舉動等等,若一發現有不正常,應立即至醫療院所求助,千萬別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